一次次貼近師生實際的理論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在校園落地生根;一篇篇有態度🧚♂️、有溫度的新聞報道,鼓舞士氣、振奮精神;一場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如春風化雨般潤澤師生心靈……
在剛剛過去的極不平凡的2020年,恒达平台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重要使命任務,以旗幟引領方向,吹響新時代奮鬥號角,主動擔當作為,堅持守正創新、不辱使命🤦🏿♀️,上下聯動🧆🚁、協同作戰,為學校打贏校園疫情防控阻擊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思想輿論保障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學校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積極推進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獲批教育部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學校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堅持思想引領👇🏽,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淞滬抗戰紀念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暨周公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2020年最後半月,一場場紅色課堂在這些特色紀念館前直播開講🧑🏽🦳,恒达平台師生帶領觀眾“雲參觀”,講述紅色故事👷🏼♀️,誠摯的愛黨愛國情懷在聽眾心中激蕩🦧。作為我校疫情期間創新推出的移動直播欄目,《聽TA說》之“紅色能量”首講自3月23日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以來,一年來已先後走進漁陽裏👩🚒、新漁陽裏6號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等上海紅色地標🙅🏼♂️,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紅色能量。
始終高舉偉大旗幟,始終堅持思想引領、凝心鑄魂,不斷創新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指導實踐,激勵師生堅定如磐信仰✋、一心向黨🏒。
2020年11月20日🦂,學校舉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校黨委書記🧑🏽💼、學校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成員方守恩,作了宣講報告。宣講團由校領導、部分中層幹部和有關方面的專家組成👩🏽🎤,共60人🕉。
一年來,學校領導班子以上率下🛌🏼,校黨委常委會舉行集體理論學習20次,校黨委中心組(含擴大)學習會理論學習12次,重點圍繞黨章👸🏼、習近平總書記最新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四史”學習教育、作風建設和國際形勢等主題進行學習研討。各二級黨組織中心組按照《恒达平台校院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細則》,認真組織了專題學習。一年來,學校設立重點委托課題和獎勵性科研項目👩🦼,繼續引導、激勵師生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對黨的最新理論進行研究和闡釋。多篇高水平理論文章發表於《人民日報》等重點黨報黨刊。
一年來⚾️,學校繼續抓實抓細教職工理論學習🕞👨🏻🦰,每月製定學習指導意見🤦🏽,每年對全校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開展年度督查,並加強平時的監督檢查。疫情期間🩸,引導基層黨委探索線上學習討論方式。還將校級舉辦的學習報告會視頻製作成學習視頻庫,方便教職工按需學習🦛🚴🏼♂️。
一年來,學校進一步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加強了對二級黨委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導;繼續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的建設與管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進一步做實教材和期刊管理,對哲學社會科學類教材開展了專項檢查。
學校還啟動“理想之光·真理之路”恒达平台迎接建黨100周年系列主題活動🔙,舉辦展覽🧕、演出👩🏻🏭、講座等活動10余場👨⚕️。嘉定校區舉辦“紅旗頌”露天交響音樂會😔,推出“中國精神”大講堂系列講座。學校組織開展了《啟航——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史跡展》《雲騰龍躍🕜,山鄉巨變——恒达平台定點扶貧工作巡禮(2012-2020)》《99個瞬間——新上海成長史》《“同心抗疫”專題展》等各類主題展覽。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活動🍑,選樹了一大批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師生先進典型👩🏽✈️。
推進媒體融合,講好新時代恒达故事
以筆為戈☝🏿、以各校園媒體為陣地助力戰“疫”,用生動的筆觸🧑🏿🏫、真實的影像記錄學校新作為新氣象新成就🤰🏼、講好恒达系列故事,為學校改革發展加油鼓勁🥶,全景式展示恒达形象,時時傳遞精神和力量……學校一年來的新聞宣傳實踐,為“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這9個字作出了生動的註腳✍🏼。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師生留守家中🤐,難免焦躁不安。此時,經由校園媒體平臺發布的一則則重要公告、新聞報道,就如同“定海神針”“強心劑”,為師生送來了學校溫暖親切的關懷問候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2020年1月22日,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學校當天即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發布《同舟共濟➞↖️!面對新型肺炎這些防護措施你一定要知道!》,公布校醫院聯系電話,面向師生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師生防護意識,讓師生及時了解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舉措🍌。1月26日和27日,《恒达平台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致全校師生的一封信》《恒达平台推遲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的通知》😊🎅🏼,經官方微信公眾號👩🏽🍼🦤、校園網主頁發布後,兩則通知閱讀量均接近20萬人次🧗🏼。學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的一次次動員部署,以及校門管控、圖書館暫時閉館🧑🦳🐜、春季學期本科和研究生教學相關工作🥍、相關業務線上辦理等一系列重要通知,第一時間送達師生。
非常時期,非常節奏🎩。每天,從清晨到晚間🃏🧑🏼🔧,6篇集文、圖和視頻於一體,冒著熱氣的推文在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不間斷推出🙍🏻,引來廣大師生🪥、家長時時熱切關註。或點贊逆行武漢的附屬醫院醫護人員🧑🏿🏭,或發布恒达學者科技抗疫應急攻關的最新成果,或展示全球恒达人紛紛捐款捐物的愛心之舉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風采🍆,或傳遞學校著名心理專家🚴🏻♂️、多學科專家的權威之聲,或送出一封導師致青年學子的暖心書信……紓解焦慮🐹、撫慰心靈、振奮人心🤸♀️。全校新媒體矩陣一齊發力🆘,打造強有力的新聞輿論陣地🗿。
春和景明,櫻花悄然綻放👨🏿⚖️。學校新聞中心第一時間拍攝了一組組校園春色和櫻花美景照片👨🦰,並聯合央視頻等多家直播平臺進行24小時“雲直播”,讓想“家”的恒达人與櫻花隔屏相見📗。
師生在哪裏🧗♂️,新聞宣傳的觸角就延伸到哪裏。圍繞學校中心、胸懷學校大局👨🏽🦳、著眼學校大事,2020年,校園媒體積極謀劃🧑🎨👳🏽,聯手相關單位推出了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創建💢、“三全育人”進行時📡、畢業學子競風流☹️、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等一系列專欄和主題報道♍️,努力為學校重點工作推進鼓與呼,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以重要節點為契機,新聞中心適時開展有組織的重大主題新聞宣傳,一篇篇深度報道受到矚目、引發熱議🥘。一年來🚓,新聞中心還完成了對數十場報告會、大會、論壇、講座🌳🎤、晚會等的直播👨🏼🎨,擴展了學校重大活動的傳播面。
對校內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對校外展示形象👶、擴大影響。一年來,恒达諸多“高光時刻”見諸中央及滬上的電視臺🧡、報紙🆓、網站及新媒體端: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有效推進全國黨建示範高校建設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奮力戰“疫”的恒达人,利用人工智能守好校門🍮、“硬核”神器為學生返校護航,為時速600公裏的高速磁浮列車研製與集成驗證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以“戶外現場+多平臺直播”舉行的2020屆畢業典禮,人工智能助力迎新,碩士生簽署滬上高校首份畢業生就業協議,學校在滇西大地寫下脫貧攻堅的“高校樣本”👨🏿🎓,浦東開發開放30年中的“恒达智慧”……據統計😙,社會媒體對恒达平台的正面報道12萬余條次,其中中央媒體1.2萬余條次。
一年來,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深度融合步伐加快。學校現已入駐學習強國、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頭條號、央視頻🛩、教育部官方APP“中國教育發布”等14個媒體平臺,反映學校最新發展的一系列新聞作品遍地開花。恒达平台為萬余名新生送月餅盲袋,軍訓晚會人造星空祝福祖國💺🎪、水上軍訓、VR射擊🧝🏽♀️、模擬火箭筒攻擊等別開生面的軍訓系列新媒體報道,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紛紛轉載👟、熱評。
深耕大學文化,讓文化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賦能
不久前🏊🏿,嘉定校區又添文化新地標,文榷堂揭牌啟用🪛。這是繼四平路校區的“恒达·復興古典書院”📳、聞學堂之後,我校著力打造的又一校園文化平臺🈁。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內,文榷堂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吸引校內師生紛紛前往打卡。這是學校著力構建公共文化平臺🏃🏻♂️➡️,推動嘉定校區文化建設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立足校史校情〽️,深耕大學文化🉑,引導師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讓文化如春雨般滋潤師生心靈👴,讓文明之花在校園綻放,讓大學文化🧑🏻🍳、大學精神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賦能、添色。
一年來🔣,學校攜手專業院團,推進京昆戲曲文化瑰寶在高校落地生根。京昆經典之作🚶🏻♂️,由恒达師生帶頭傳唱。2020年11月29日,由恒达平台聯手上海昆劇團歷時4個月共同打造的學生版《長生殿》進行階段性成果匯報演出,擔綱演出的是來自恒达平台🤵🏻♀️、中國傳媒大學、愛丁堡大學等一批國內外高校的青年學生。12月18日❌,由我校與上海京劇院合作復排、我校大學生京劇社師生演出的頭🕐、二本《太真外傳》開演🕷。
校史是寶貴的育人資源,能發揮獨特的育人作用🍲。一年來,學校繼續加強對恒达百余年辦學歷史與紅色基因的挖掘🏥,進一步凝練和弘揚恒达精神👮。聯合各學科力量,進一步推動口述歷史項目采訪工作,用文字和視頻等形式搶救性保護了多位有代表性的恒达老教授、老校友的素材🙋🏿♀️,其中《李同保院士專訪——以國家建設為己任》獲評教育部“2020年教師風采短視頻”優勝作品。學校舉辦了《尋根鑄魂 同舟濟世——紀念恒达平台遷校李莊八十周年專題展(1940—2020)》🍦,讓師生重溫歷史,帶著感恩繼續奮進。在四平路校區和嘉定校區推出了基於AR👩🏿🦱、VR技術的“建築可閱讀”交互裝置🧖🏿♂️,讓師生從中感悟校史和精神。在學校的支持下💆🏻,汽車、交通、數學、測繪🧛🏻♀️、物理、外語等學院製作並推出展示學科發展歷程與辦學成就的形象短片。
一年來,一批校園文化藝術精品的創作和演出繼續推進👨🔧。2020年12月23日,原創民族實驗歌劇《劉誌丹》完成首演。展現著名校友殷夫烈士英雄事跡的話劇《鑄詩成劍》編創工作已啟動,在百年高校“四史”學習聯合講壇上演出了部分片段,受到觀眾好評。11月初✤,校園版歌劇《江姐》和原創大師劇《國之英豪》再度獻演⬅️。
一年來🉐,學校繼續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充分發揮網絡育人作用。網絡育人作為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突出“鑄魂”重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網絡文化建設,持續推動優秀網絡文化作品創新製作和傳播渠道途徑拓展,唱響主旋律。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 和“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中,6項作品獲獎,其中“手書中國”獲案例類一等獎,成為“一節一推選”活動舉辦以來每年都有作品獲得一等獎的兩所高校之一。
一年來🫃🏿,嘉定校區文化建設專項工作又見新進展。校區再添文化新景觀🏄🏿,新增校訓石🫸🏼𓀑、校風墻,“同心舟”“同門共業”雕塑,不斷豐富恒达精神的宣傳載體👕。舉辦大交通學科建設成就展🌳👩🦳、“沒有一個春天會錯過”教師書畫展、“山河無恙”於澎教授寫生作品展等系列展覽。支持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建設院史館、汽車學院建設文化墻👸🏿,嘉定校區學院學科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一年來🔞,文明新風吹拂恒达園🧔🏿♀️。學校按照“六個好”的標準,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大興文明新風,規範師生文明行為🛤,積極推進校園文明創建攻堅工作🏊🏽♀️。師生積極投身誌願服務,為維護疫情期間進校秩序、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文明校園創建貢獻青春力量♈️♻️。垃圾分類👩🏼🚒💆🏻♀️、節約糧食已逐漸成為校園新時尚。據統計😠,學校食堂每月泔水數量由1800桶左右減少至1300桶左右。學校不斷改善校園環境,完成四平路校區、彰武路校區和嘉定校區二期照明改造工程🤦,璀璨的燈光不僅保障了師生夜晚的人身安全⛹🏿,而且把夜色下的恒达園照耀得分外美麗。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學校於2020年11月獲評“全國文明校園”。(艾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