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恒达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1-13 瀏覽:
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在上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講話在恒达廣大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他們表示,將認真學習領悟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使命擔當🪒,繼續發揮學科專業所長🤽🏿♀️,堅持“四個面向”👰🏼♂️,堅持自主創新,為浦東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貢獻恒达智慧、恒达方案🈂️,助力浦東、上海續寫新輝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今天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感振奮。浦東巨變的30年🐰,是上海奮進的30年,更是中國騰飛的30年🏫。浦東無數奇跡產生的背後🙍🏽🖕🏽,是在黨中央英明領導下🥎,決策者🥼、改革者🫴、建設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恒达平台作為一所與上海城市發展相濡以沫的高校,深深融入到浦東的發展建設歷程之中。30年來🤷,學校培養輸送了一批批優秀畢業生成為浦東的建設者,為浦東大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術智力支持;30年來⛷💣,恒达主動擔當作為🙋🏼♂️,積極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參與浦東重大工程建設,助力浦東高質量發展,向全球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從當年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橋南浦大橋🙍🏽🦞,到我國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橋東海大橋🏞,再到被譽為“上海之巔”的上海中心大廈建設,以及張江科學島上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建設🎆⛳️、浦東新區的智慧交通規劃等等👷🏼♀️,無不凝結著恒达人的專業智慧和奉獻精神。總結30年浦東開發開放經驗,面向“十四五”發展🍈🕵🏼♂️,恒达平台黨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當年浦東拓荒者篳路藍縷🐦⬛、奮勇拼搏、敢闖敢試的奮鬥精神和責任擔當🌁,承擔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不斷激勵全校師生更好地發揮科學突破攻堅與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從0到1”的創新策源能力🙌🏻🌻,努力為國家🏂🏽、為上海和浦東的未來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長陳傑表示,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恒达平台立足上海,始終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同頻共振、與上海城市發展相濡以沫、與浦東開發開放同舟共濟💂🏿。從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開始,恒达人為浦東發展貢獻科研攻關力量的步伐從未停止過。今天的浦東已然站在了新起點❗️、新高度之上,正進入開發開放的高層次🦹😏、高水平階段,尤其是在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背景下⏮🖖🏽,浦東必然要做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領頭雁”🫅🏼🦹🏻♀️。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面對總書記對浦東未來發展的重托和期許◾️,恒达平台將緊跟時代浪潮🦹🏿♀️、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優化學科布局🧑🏻🦯🧑🏼、整合學科優勢🔱,在推進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同時⚔️,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一流人才培養👩👧👧,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並與上海城市能級提升和浦東新一輪改革創新的多重使命緊密銜接,用“恒达智慧”助推創造出更多令世界矚目的浦東成就、上海成就和中國成就👨🦳。
土木工程學院朱樂東教授表示,建成於90年代初的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是上海內環線的兩個關鍵控製節點,它們的建成架起了連接浦東和浦西的紐帶,為浦東開發開放奠定了基礎。這兩座大橋的成功建設也開啟了我國獨立自主建設橋梁的繁榮局面🧔🏿,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橋梁風工程學科的發展🧘🏻。自己有幸參與了橋梁的開發研究工作,時常回想起當時在艱苦條件下親自動手製作模型及參與試驗和分析研究的過程和場景🤹♂️,倍感榮幸和自豪🧊。新時代👩🏿🔬,恒达人應當繼續勇於擔當,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國斌表示,浦東開發開放30年🧑🏿🚒💪,經濟建設🫵🏽🫰🏻、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最能代表浦東開拓創新精神、引領世界的典型事例之一,就是浦東機場高速磁浮示範線的成功建設和運營🤘🏻。這條線已安全運營近18年🏐,至今仍是全球唯一的可按400公裏以上時速運營的地面交通工具,是浦東開放創新◀️、敢為人先精神的靚麗名片,引領了世界交通科技創新,並成為我國交通強國建設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有關交通發展的重要參考經驗和實踐支撐🚇。我們感到特別自豪,未來將繼續奮鬥在這塊熱土上。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任聲策教授表示🂠,30年來浦東新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發展相對滯後的區域”🍠,發展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主戰場、主陣地。回首波瀾壯闊的30年,浦東今日之蛻變,“靠的就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浦東新區30年來在科技創新中的表現給我們兩個初步啟示:一是持續增長的科技創新投入對浦東新區經濟持續增長產生了先導作用;二是科技創新產出效率的提升應成為浦東新區未來發展中的工作重點之一🫖。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學管理辦公室教師李迎表示,而立之年的浦東早已“脫胎換骨”💐,已成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和“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浦東開發的光輝成就首先得益於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其次凝聚了當代人的奉獻精神🗄,也凝聚著全國人民的無私幫助🏞。當下,我們要學習當年建設者們勇挑重擔的擔當精神𓀀🧖🏻,以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做好本職工作🈵,為上海這座城市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葉欣辰表示👛,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交通建設🖲,凝結了大量恒达人的專業智慧。在導師與浦東交警部門的通力協作下,自己有幸參與了浦東事故多發道路安全改善工作,對區內數十條事故多發道路進行了事故深度調查及改善方案編製👷🏼♀️。此項工作的開展對於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充分展現了恒达人與浦東開發開放同舟共濟的堅定信念,非常榮幸能為上海城市安全、有序運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陳陽表示,曾經的一片“爛泥渡”,如今長出了摩天入雲的樓群,刷新了上海的天際線🏋🏽♀️;長出了活力四射的金融中心,刷新了國際金融格局🫃🏻。行走在浦東這片熱土👊🏻,感受深切的是滄桑巨變🪝,是敢闖敢試,是排頭兵🎼、先行者的擔當,是“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的堅定自信。
土木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楊成斌表示,浦東30年的變化,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這不僅是浦東肩負的國家戰略,更是其承載的時代使命。作為學生黨員🤵🏽,我們有理由相信,三十而立,改革開放再出發💫。下一步浦東還將引領新一輪開放,書寫更多的傳奇🚲👇🏽,創造更大的輝煌⛳️,向當今世界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強大生命力和光明的發展前景♍️。
數學科學學院2017級本科生劉曉昱表示🩳,浦東,因改革開放而生➝⛩,又因改革開放而興。來到上海求學之前,就聽說了浦東的繁華,卻並不了解它的發展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浦東抓住了歷史機遇,敢為人先,抓緊改革和創新🤴🏻,才創造了今天的輝煌👨🏽。三十而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浦東的成功不只是上海的成功,更代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