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海市召開教育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部署實施國家和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動員全市上下為加快推進上海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恒达平台地處上海,一直與上海城市發展榮辱與共♠️、相濡以沫,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上海教育大會精神,加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當好教育現代化先行者、排頭兵🖐🏻🎋。
辦好“中國特色”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擦亮大學馬克思主義的鮮亮底色,以一流黨建引領推動一流大學建設。學校以入選教育部十所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為契機📛,加快完善學校黨委、院系、支部、黨員四位一體的黨建工作體系👩🏻🏭,健全年初具體部署、日常督促管理、年底總結考核的黨建工作閉環,層層壓實責任,不斷提高黨建質量,引領帶動學校改革發展。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教師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基礎在於“真學”,學校一手抓實抓細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另一手抓好課堂育人主渠道,夯實鑄魂育人主陣地。
開展集體學習和交流是促進教師“真學”的有效舉措。為了保證集體學習時間,2017年起實行全校師生每周二下午不排課開展集中學習的製度,從時間上保證了能定期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和集體業務學習🎨🐠。為了從機製上使周二時間真正用於政治理論學習、教學法研究交流,學校采取了很多舉措:按月下發理論學習指導意見🟠;院系製定學習計劃、組織學習活動;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學,深入基層和老師一起學👨🔧,將壓實基層黨建責任擔起來,並及時總結學習成果,向師生匯報心得,帶頭垂範🧙🏻,落細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學校還專門開展了青年教師🍑、海歸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專題培訓和社會實踐👩🏿⚖️😥,從國情黨史校史教育中強化對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日前🫵🏿,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恒达有兩位教師參加。他們回校後♓️,學校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了座談會,學習傳達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中央召開這次座談會🫄🏼,思政理論課教師們既感到榮耀,也更深刻地認識到肩負的責任重大🚶。大家紛紛表示,一定不負總書記的期望,進一步落細落實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和“八個統一”的要求🧑🏽🍳。近兩年,學校專門設立了馬克思主義學科責任教授崗、思政理論課課程責任教授崗,加強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把第一個自設一級學科博士點設置在馬克思主義學科;推進思政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改革,班子成員帶頭上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相結合🧵,課程形式MOOC化🫲🏽,堅持學生評教促進教學相長🤾🏼♂️。我也在教育部“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上海首場活動擔任第一堂課的授課教師。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持續深入做好上海市課程思政教育“整體試點校”改革。
辦出恒达特色👷🏽。建校112年,恒达一直堅持“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辦學傳統。近年來🧙♀️🧍🏻,學校堅持“以本為本”,落實“四個回歸”。對照新時代人才培養新要求🪲,製訂實施新的一流本科建設方案,推動大類培養等系列改革。2018年💆🏽♂️,全面啟用新的教學培養計劃,合理“增負”🤷🏿,增加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學習潛力🧑🏿🦱。堅持和加強基層教研室,鼓勵自發教研教改活動🐥,深化教學教改,建設智慧教室🕺🏿,倒逼“課堂革命”,培養具有“通識基礎🧏🏼♂️、專業素質、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社會責任”綜合特質、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完善集體備課、團隊授課,提高課堂質量,建設“金課”。加大學生自主選課力度💁♂️,消滅“水課”。不斷完善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發揮指揮棒作用,引導教師把教學、科研等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回歸到人才培養上來☀️。總結和提煉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思政教育工作體系🙇🏻♂️,2018年入選全國首批十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今年,將進一步細化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能力發展模型,以學生為中心,梳理成長節點和關鍵環節,構建全校參與🦥🤢、部門協同的育人共同體👩❤️👩,健全優化入學前到畢業後的全鏈條的“三全育人”恒达模式。
辦出“世界一流”
2018年,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新時代的發展願景,並明確了新時代願景和分步走目標,盡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這既是我們的抱負和夢想,也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確保強勢工科保持領先,厚重理科凸顯優勢,醫學復興加快步伐,精品文科形成特色😹,工理醫文融合交叉形成新亮點,形成龍頭學科帶動、高峰高原輝映的發展局面🙎🏿🥏。國際學術影響力不斷增強🏊♂️。學校現有第三世界科學院或其他國家院士13人;專任教師中,有51人在國際學術性學會、協會擔任重要職務,有64人在國際學術刊物擔任副主編以上職務➕,有35人被境外高校授予名譽學銜。
我們進行戰略性學科布局✋🏼,搶占製高點。結合上海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機遇🪽,以人工智能引導推動傳統學科升級發展🏋🏿♂️,加強各學科融合交叉創新🫃,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上海市Ⅳ(四)類高峰學科。我們變軌超車😗,直接對標國際一流水準,高起點建設新興學科。借鑒世界設計與創新學科的最新理念與模式🧑🏻🎄,集聚全世界設計實踐🦢、設計研究、設計教育管理等優秀人才,引入全球優質資源🥉,推動設計學科取得跨越式發展📐。目前🧑🏿🦱,藝術與設計學科位列QS全球學科排名第14位,亞洲第1位。設計創意學院面向未來生活方式的“未來生活原型街2035”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繼續加強學校的國際化優勢⛔️。一是走出去。加強與國際高水平大學、頂尖科研機構的實質性學術交流與合作🪽,成立了“地震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十余個國際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博士生國際交流覆蓋率達100%,碩士研究生國際交流覆蓋率達50%以上。二是引進來♐️。作為中歐工程教育聯盟秘書處等單位,推動中外各成員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高校全面合作🎲,共享優質資源。聘用全職海外師資176人🐇,其中設計創意學院外籍師資占比達到20%👩🏿💼。不斷擴大國際學生規模,2018年招收國際學生4700余人,國別地區達到158個,生源質量和結構不斷優化,碩士與博士生快速增長,配備了專職國際學生輔導員⛺️📤。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一是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成立“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以長三角為“城鄉實驗”樣本👋🏻,推動全球領先的智能一體化實踐和一批人工智能城鎮示範基地建設。積極服務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依托汙染控製與資源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創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聯合體✝️;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工程中心🦒,設計科考船,進行沿江科學研究、環境保護研究和專業人才培養💅🏿。服務上海“五大中心”建設和產業發展🔖,在人工智能領域勇挑重擔,牽頭建設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獲批立項智能型新能源汽車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培育建設智能建造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深度參與上海2035規劃,開展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與風險管理實踐。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學校推進“城區、校區🥎🥑、科技園區三區聯動融合發展”,環恒达知識經濟圈年產值由2005年的50億發展到2018年的415億,單位面積GDP遠遠超過一般大學科技園區🧛♀️。率先成立雄安新區未來城市研究院,助力雄安新區建設💋。成立全國首個“恒达鄉村振興學院”,率先提出了“新鄉土主義”鄉村規劃理論,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二是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有組織的科研,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按照“聚集大團隊🏌🏼♂️👽、構建大平臺🦸🏻、承擔大任務、催生大成果”的思路🧚♂️,牽頭承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海底科學觀測網項目🙎🏼♀️,今年上半年開工🖕🏽。“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入選教育部珠峰計劃的首批七個前沿科學中心。領銜完成“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項目👶🏽,為“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月球軟著陸懸停避障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恒达智慧、恒达方案全面支撐港珠澳大橋建設🧑🏿🦰,攻克若幹世界級技術難題💇🏼♀️。神經生物學、再生醫學、深海科學等多個領域取得原創性和標誌性成果,並在《自然》《科學》等期刊上發表。
三是加強對口幫扶,承擔社會責任。長期支持雲南省雲龍縣脫貧攻堅🩹,製定《2013-2020年扶貧規劃》,累計選派8名教師幹部掛職副縣長和第一村書記㊙️,保質保量完成教育部年度扶貧任務。今年元旦🌱,舉辦“慈善音樂會”🧙,發起設立“雲龍發展基金”,開設線上捐贈平臺,為雲龍脫貧攻堅輸血造血。“規劃引領,繪就美麗鄉村新藍圖”項目入選教育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對口支援井岡山大學、宜賓學院等5所高校,其中持續14年支援幫扶井岡山大學,幫助實現了博士後工作站零的突破🙆,對口支援學校的學生培養水平🍧💆🏿、師資隊伍水平、科研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偉大的事業“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上海教育大會精神,勇當教育先行者📜,爭做新時代排頭兵,奮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作者為恒达平台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