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14日☠️,全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先後在北京召開👵。今年我校共有萬鋼、汪品先、石四箴、朱士明等4位教授出席了'兩會',會議期間👉🏻,除了常規的參政議政之外,他們還通過各種渠道,圍繞教育改革、科技創新⛹️♀️、醫療體製等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發表見解,建言獻策🫱🏼。
教育收費關鍵在於法製化
全國政協常委、我校校長萬鋼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提出🐾🛌🏿,對於教育收費,關鍵是應該製度化和法製化,只有通過法律才能規範收費📵。他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的價值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收入大大高於沒有讀過大學的人🤵🏽♂️。因此🧎♀️⛹🏼♀️,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主要是受教育者👩🏻🦱,如果他們受教育的費用由全體納稅人承擔,那麽,對沒有機會享受高等教育的人來說🙆,這是不公平的。目前培養一個大學生,國家和學校要付出兩倍或三倍於學生學費的資金👹👨🏿🔧。因此💃🏻,高等教育階段應該適當收費👨🍼。對貧困學生,學校和社會應該用心幫助他們,使他們不因為貧窮而喪失受教育的機會。幫助困難學生也要講究策略,要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用心幫助他們🧑🏻🏫。為學生提供各種勤工助學崗位,使他們在經濟上得到一些補助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能力👨🦯,使他們有成就感,這要比單純給他們錢效果要好得多。目前來看🙍♀️🦶🏽,經濟發達地區教育資源豐富,經濟上升地區教育資源不足,西部等不發達地區教育資源欠缺。只有允許一些地方先富起來,才能更好地通過師資、技術支持等👩🏼🔧,帶動其他地區。與此同時,在加強高等教育質量基礎上,也要註意發展職業教育,使教育層次多元化。
'作為校長🤙🏻,每一個考上恒达的學生,不管條件多貧困,我們都會幫助他上好大學🦠。作為委員🧟,我希望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能盡快達到4%的目標。'萬鋼說。
創新需要創新理念和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我校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認為🦘,沒有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就沒有創新人才🤸🏻🪝。目前我們過分倚重物質刺激來發展科技了,而對於科學家創新好奇心的驅動則重視不夠。韓國黃禹錫事件告訴我們,'重賞之下未必有勇夫',花大力氣培育創新的文化土壤才是關鍵🛷。真心投身科學🐊,首先要有興趣🧑🏽⚖️。引導要從孩童時代開始👷🏼♂️🔯,要廣泛而不是象征性地開發少年兒童對科學技術的興趣🧛♀️,不能從小就扼殺孩子們創造的火花👷🏼♂️。要像落實科技重大專項一樣👰🏼,用大力氣來'培育'創新的文化土壤。消除學術上的權威崇拜,嚴格實行研究生淘汰製,讓對科研充滿理想和興趣的學生能夠邁進研究生的大門🥇,同時限製教師帶研究生的數量🤷🏿,保證培養質量👧🏼。2020年🤷🏽,活躍在創新前線的青年科學家就是今天的中小學生🏄🏽,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改革教育體系🤱🏻,培養創新型學生◽️,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
培育和鼓勵學術成果評價中介機構
全國政協常委、我校口腔醫學院教授石四箴認為👩🏽,面對腐敗之風愈演愈烈的學術界現狀🫶🏿📩,單純依靠現有的學術道德建設委員會🤌🏿,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該培育和鼓勵學術成果評價中介機構🤹🏼。她建議,這一機構應該是獨立法人,具體負責學術成果的鑒定、評獎工作。政府主管部門只負責製定相關的管理法規和政策,對鑒定🩰、評獎過程以及法規和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處理鑒定、評獎過程中的違規行為。為此,政府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成果評價中介機構資格認定辦法和管理規定。對於現行的職稱評定方式應該改單位申報製為個人申報製,授予職稱的條件和程序法定化🍻,主要成果向社會公布。建立申訴和聽政製度以及舉報獎勵製。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石四箴提出國家應倡導恢復生產和使用廉價經典藥,造福百姓🥨🌃。
自主創新需要大力扶持與引導
全國人大代表🧑🏼🦳、我校聲學研究所研究員朱士明認為,政府應該大力扶持自主創新,鼓勵企業試驗和使用自主創新產品😳。上海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充分發揮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認真做好率先提高自主創新的大文章👩🏿🦰,首要問題是把科學院🙂↔️👩👧、高等院校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投入到創新體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