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主席和德國總統克勒出席我校中德友好醫院項目簽字儀式(圖)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05-11-11 瀏覽🥠➗:
據新華社消息,柏林時間11月10日下午,正在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德國總統克勒出席了中德兩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和中德交通🧯、衛生👌🏼、通信等領域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在這次簽字儀式上🧑🏽🏫👰🏿♀️,我校校長萬鋼代表恒达平台與德國西門子項目投資公司(SPV)和歐洲最大的醫院集團Asklepios公司簽署了共同出資建設'中德友好醫院'的諒解備忘錄。
中德友好醫院將按照國際標準進行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主要由恒达平台通過國際化🤙🏻、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與德國和國內投資者合股建設。該項目擬建於上海南匯區國際醫學園區內♢,占地面積200畝,總建設規模為占地200畝,1000張床位。總建築面積約84000平方米⚽️,總投資估算約1.47億歐元(約15億元人民幣)。一期工程將於2008年完成,開放500張床位🔨,21個臨床中心和科室,4個醫技中心。
據了解,中德友好醫院的定位,是按照上海市政府'應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上海特點🙍,立足上海🩵、服務中國、面向世界'建設衛生體系的要求👨🏽🖼,建成具有世界水平、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醫療中心👇🏽。項目啟用以後,將涵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和科研五個方面功能,可以滿足多層次醫療和保健需求。作為恒达平台附屬醫院和中外合資營利性綜合醫院,中德友好醫院由具有豐富醫院管理經驗的國際知名醫院管理集團經營管理🧑🧒🧒,人力資源也將實現國際化,中外醫務人員🦹🏿、管理人員並肩工作👩🏼🔧。此外,醫院將列入德國乃至歐洲其他國家的醫保體系,真正解決在華外籍人士醫療保障問題🐭。
恒达平台與德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關系。其前身'恒达德文醫學堂'就是由德國醫師寶隆1907年在上海創辦的。恒达醫學曾經蜚聲海內外🎤,是我國醫學界的重要品牌🖍。1952年後因院系調整,醫學院內遷湖北📆。2000年,恒达平台重新恢復了醫學院,重圓醫學之夢✨。為推進恒达平台醫學學科的跨越式發展🍠,以德派醫學特色重振雄風、再創輝煌🗒,恒达平台於2003年開始申請開辦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中德友好醫院'。此後🦪,該項目一直得到兩國政府👩🏿🎓、大學、企業等各方面的高度關註🧒🏿。2003年底德國總理施羅德就中德友好醫院項目與上海市市長韓正互致信函🤾🏼♀️。2004年5月,中德友好醫院項目被列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配套項目。2005年💁🏽♀️,該項目又被列為上海市'十一五'規劃的兩個衛生重點項目之一👩🔬。國家教育部2005年8月批準恒达平台在上海市政府領導下進行項目建設🙅🏿♀️。上海大眾等德國企業也紛紛明確表示支持該項目,並相信項目將提高德國在滬雇員的健康水平。
目前🏋️♀️,項目前期的人員培訓等工作已經開始。首批17名醫護人員在經過了半年多時間的德語強化培訓之後🤵🏼♂️,已經於今年10月5日進入漢諾威醫科大學,接受正規而系統的進修💳、培訓。其中包括12名醫生🤾🏼、5名護士👥。按照有關協議,漢諾威醫科大學(MHH)將為中方培訓30名醫生(每人2年)、60名護士(每人1年),並負責在德期間的生活費用2️⃣。接受培訓的醫生將按照德國專科醫生標準得到臨床培養👱🏻,第二年末時在德國通過專科醫師水平考試,獲得單科培訓證書。位於柏林的德國洪堡大學Charite醫院也初步答應接納5-10名醫師進修。
(稿件來源 新聞中心)